彭洋的号怎么挂 http://m.39.net/disease/a_9381662.html“我觉得华人社会里面,男生都很喜欢做一家之主,但是婚姻或者家庭碰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躲起来的往往都是男生,真正有力量去勇往直前或者面对问题的永远都是女人。”
很难想象,这样一席话,竟然是从一个叫做陈哲艺的男人口里说出来的。
陈哲艺被视为华语影坛里第二个李安,七年前,他凭借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爸妈不在家》打败了金马奖同台竞争的王家卫、蔡明亮、贾樟柯等资深导演,一举夺下包括最佳剧情片、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新导演等大奖,这一年,他才29岁。
正当大家以为他要叱咤影坛时,他却消失六年,直到去年他才带着自己的第二部作品《热带雨》出现在大众眼前,有人问他这六年干什么去了,他说在带孩子,陶醉在生活的柴米油盐间积蓄能量,才有了这部《热带雨》。
相比较第一部作品的惊艳出世,观众对第二部《热带雨》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在《爸妈不在家》中饰演母子的二人,却在《热带雨》中却上演了一场师生禁忌恋。
小男孩才17岁而已,却在剧中和相差20岁的女老师上演一段十分露骨的床戏,实在让很多观众直呼重口味。
《爸妈不在家》饰演母子二人
陈哲艺对此却十分淡然,选角不是为了哗众取众,剧情也不是刻意猎奇,他亲自创作剧本,在生活的烟火气中感受,所有情节、人物,活脱脱就像生活中的你我他。
事实证明,导演的选择没错,女主角杨雁雁凭借此片,一举拿下金马、平遥双料影后。
杨雁雁在剧中饰演的林淑玲,就是大家在马路上、公车上都会看见的普通女人,她“压力特别多,包袱特别大,但是脸上不怎么忧愁,就是一种默默的、很平淡的一种感觉。”
不管是经历了不育、丈夫出轨、失业的威胁、师生恋的冲击等一系列变故,不管生活怎么样挤压,这个女人依然没有爆发出来,她以一副平静的姿态去处理,这是一个处于中年危机女人特有的隐忍,也是导演刻画出的女性力量。
人物边缘化的处境,导致了女性特有的,对生活极强的隐忍力
故事发生在新加坡,女主角阿玲是马来西亚华人,从大马嫁到更加发达的新加坡,可她的户籍却一直留在大马。
虽然在新加坡华人占比保持在77%以上,但出于历史原因,英语被作为新加坡的官方行*语言,中文乃至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正日渐式微,学校对中文教育不看重,阿玲刚巧就是不受待见的中文老师,学生不配合,校长不重视,她是个随时可被替代的角色。
但最让阿玲着急的,还是结婚二十载却不曾有个孩子,她总以为孩子能成为她婚姻的调节剂,能盘活这死水一潭般的生活。
因而,她的生活日常除了教书和照顾瘫痪公公外,便是在车上打排卵针,去医院检查、做人工授精,和在厕所验孕。
她迫切渴望一个孩子,可是丈夫却丝毫不配合,不愿意过夫妻生活,在生活中,阿玲似乎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越来越长的年纪,更让她感觉到生活的无望,似乎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可即便如此,活着便是最大的动力,阿玲用她极强的包容度,容纳了生活的残缺。
华人文化一脉相承,自古以来,男性作为社会的主导者,女性群体并不独立,正如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说道:
“女性作为‘第二性’,无形中被困于以男性为主体所建构的文化中,并选择符合这一文化的标准来塑造女性气质。这使得女性成长不得不以男性为参照。”
从这一角度来说,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群体也是被边缘化的。
长期适应了边缘化的生活,所导致的结果便是默认,而后习惯,即使有许多不平等的压力,也化为无关痛痒的生活常态。
王小波说过“我从童年继承下来的东西只有一件,就是对平庸生活的狂怒,一种不甘没落的决心。”然而,包括阿玲在内的大多数女性却截然相反,她们面对平庸生活的不满,少有人狂怒,而是习惯性地忽略自我情绪,选择包容以及隐忍。
对生活进行合理化解释的动力,驱使阿玲继续屈服和努力
“人一生的全部努力,都在于使自己相信,人生不是荒谬的”,其实生活也一样,对于很多生活不如意的人来说,要他们承认自己委身于困顿是很难的。
与其放弃眼下的生活,还不如继续努力,为了给自己的生活进行合理化的解释,所以会继续努力,甚至是不顾后果的努力。
电影中有三个人物都是委身于生活的,一是阿玲年迈瘫痪的公公,公公很聪明,也很达观,他爱看武术,会在阿玲难过的时候,指着一个“笑”字鼓励她,可公公动不了。
但就是这个“动不了”恰恰给了这个人物极致的反差,也给阿玲的生活增加了一丝悲凉感。
学生伟伦也是委屈的,他的父母长期忙于生活,缺席他的成长,家里冰箱空落落的,能吃的也只剩下半瓶可乐,这个男孩也爱武术,正处于青春困顿期的他,却对老师阿玲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情感。
阿玲为了替丈夫生个孩子,坚持打了八年的排卵针,不断尝试人工授孕,要知道一个女人一生的卵子数量是有限的,平均女人每28天排一次卵,如果一直这样打针,其实是在为了当下受孕的小概率可能,去透支一个女性成为母亲的未来,更别说,这个过程她所承受的疼痛。
工作中的阿玲明知道中文不被重视,但她还是会在课堂不断重复:“尊重一下中文好吗?”她自己都说:“我没有想要他们考得很好,但还是希望他们及格”。
及格是她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她对自己的工作甚至是生活的要求,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及格是底线,但对于边缘化的人来说,连及格都不追求,岂不生活毫无意义?
“人是无法独自生存的,必须互相支撑才能活下去”,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恰是这样困顿的三人被联系在了一起,有了隐约的惺惺相惜感,只可惜,公公在某个雨夜悄然离世,伟伦对阿玲的禁忌情感也在暗自发酵。
裹挟在礼义廉耻下的欲望,是对内在缺失的补偿
阿玲的丈夫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忙于工作无心顾家,瘫痪父亲丢给妻子照顾,夫妻行房也不乐意,唯一一次对妻子的关心,还是阿玲独自去做授精手术后,象征性地接她回家。
也就是这时,阿玲发现了丈夫车上的玩偶,不像他往常的作风,这才意识到丈夫可能出轨了,但阿玲身体疼痛虚弱,无暇去质问追求,便不了了之。
其实对这一切,她早有心理准备,所以表现如此平静,她对生活变数一如往常的隐忍,但人的情感和欲望是掩盖在水面下的冰山,再多的克制,也欺骗不了潜意识。
阿玲内心始终有块缺失,无论是情欲的缺失、被爱的缺失、还是安全感的缺失,有人煽风点火,就难以避免迸发。
阿玲的学生伟伦就是这个点火的人,医院检查出来时,恰巧遇到打球受伤的伟伦独自就医,就开车把他送回家。
天黑暴雨又遇上堵车,阿玲一个转弯,反而被卡在路中间动弹不得,这里也预示着阿玲平静的生活即将陷入纠缠。
伟伦对着后面不断鸣笛的汽车不屑并竖中指,阿玲“喂”一声便阻止了伟伦,伟伦下车后,桀骜地说了一句英语,翻译过来是”混蛋之所以成为混蛋,是因为我们一再忍让。“伟伦一句话就击中了阿玲的弱点。
伟伦跟着阿玲补习中文,也常常偷拍阿玲,有时也去阿玲家里吃饭,给家里沉闷的氛围增添了几丝活力,他和阿玲的公公相处很和谐。
最关键的,是他看到了阿玲的脆弱,在车上,阿玲得知授精手术失败,当着伟伦的面压抑不住情绪,哭泣起来,伟伦暗自心疼起这个女人。
公公的去世则成为阿玲情感的转折点,她的内心依靠又缺失了一块,办完葬礼回校后,她送下课的伟伦回家,伟伦在路上流了很多鼻血,阿玲担心不已,跟伟伦到了家照顾他。
虽然他们相差20岁,但中年孤寂的女性,和血气方刚的少男独处一室,最终还是没克制住。
不同于一些情色电影,会把欲望和禁忌的爱恋刻画得很浓烈,导演陈哲艺却叙述得非常克制冷静,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观众认为这一分多钟的激情戏显得特别刺骨。
其实不然,即使平淡如水的生活中,也总会在男女深情时刻,拥有极致的浪漫和缱绻。
只是对阿玲来说,这一分多钟过后,她便迅速整理自己,回归到一名妻子、一名老师、一位中年妇女的姿态,但她内心的缺失,加上伟伦为爱不顾一切的热情,让她也有绷不住的时候。
伟伦在公交上不顾公众目光想牵阿玲,阿玲几次推脱,最终欲拒还迎任他牵着,只是拿着手中的教案挡住了,教案上“礼义廉耻”四个字显得格外的刺眼,这一幕正好反映了阿玲纠结的内心,被身份和道德裹挟的欲望,终究还是抵不过现实。
伟伦被同学发现暗恋,并告到了校长处,校长为了不影响自己晋升,要求阿玲停职休息一段时间,此后,阿玲便下定决定不再和伟伦往来。
这是伟伦人生中第一次情感的裂变,他冲进雨里,不断地重复说“我的心好痛,好痛”,阿玲平静地抱着他,更像是安抚地告诉他:“是这样的,以后你就会习惯了。”
这句话是阿玲内心的真实写照,她习惯了过去的生活。
经此一遭,反倒清醒,她终于选择离开自己习惯的生活,向丈夫提出了离婚,并打包行李回到更有人情味的马来西亚,就在她放下一切时,孩子又突然闯入了她的生活。
由此可见,身体有问题的并不是阿玲,而是她的丈夫,但她依旧回到了家乡,在田野间温柔地望向太阳。
这是一个女人的和解,虽然她的经历有所起伏,但情绪却没有大开大合,就连自我和解都是默默地,静静地,这才像生活中的你我他,故事都发生得隐晦,如果我不说,你也不会从我的表情看到心事。
现实中的女人,都是无声的哭泣,默默地隐忍,而后坚硬地离开
导演陈哲艺接受采访时说,《热带雨》这部电影就是他对女性的一种观察,同时这部电影也反应了他通过自己和男性朋友,所看到的男性缺陷:
“你会发觉真的家庭有了什么状况,出了一件大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男人的反应是避,或者不要去面对,或者不要去正视这个问题,等它自己去化解。”
电影中阿玲的丈夫就是典型,他逃避家庭出现的问题,选择把生孩子这个难题丢给阿玲,自己去外面找了避风港,直到阿玲提出离婚,他才出面应对问题。
这种现象不止存在于电影,更存在于普遍的现实生活,男性着眼于大,害怕麻烦,女性着眼于细节,重视感受,恰是这种分歧,导致许多女性的内心感受被忽视。
男性越是逃避,越是加深女性的缺失感,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她们采取的处理方式,还是隐忍,即便内心有很多苦,还是会努力维护家庭。
这种隐忍,是女性力量的一部分,她们对生活的坚韧度远比想象中强,但这也是女性的缺点,隐忍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忽略自己的感受,失去自我,甚至自我伤害,往往是被逼到退无可退,才会将内在的力量转化为外在的勇气。
所以,常常有人说,女人真正的失望是沉默,一旦当她下定决心,就不会回头。
导演处理这种隐忍的手法也很巧妙,《热带雨》这部影片全片节奏平稳克制,没有配乐,就连台词都很少,大片的留白,只在两处有了配乐。
一处是女主独自在手术台上做授精,这场戏他选了歌剧《裘利西斯·凯撒》配乐,里面一个女声是凯撒的情人,在凯撒战死后,将心中的痛唱了出来,这也代表阿玲心中的呐喊,她希望挽回自己和丈夫之间的关系。
第二处配乐,便是阿玲得知授孕失败时,雨声交杂着车里的音乐声,由此可知,阿玲内心的压抑,直到大痛大悲时,才有了情绪的流动。
同时,导演还借用“雨”和“榴莲”两个意向,来渲染女主内心的情绪,榴莲是如同亚当夏娃般禁果的存在,她两次和伟伦吃榴莲,吮手指间暧昧的氛围将两人的关系提高一个台阶。
“雨”则是贯穿全片的,从未停止,灰灰冷冷的,既像阿玲的内心世界,又像新加坡社会的冷漠疏离,直到阿玲回到家乡,一切释怀时,才有了阳光的出现。
女性是一个矛盾体,她是柔弱的,但也是强大的,她是隐忍的,但也是带刺的,这种矛盾,其实源于女性往往把自己放在最低位。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将来有一天女人不是用她的弱点去爱,而是用她的力量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发现自我,不是贬低自我,而是表现自我。”
她所指的这一天,或许正是刘敏涛在女性力量演讲中提到的中年叛逆。
“中年的叛逆已经没有了破坏力,它也许不像八九点钟的太阳那般骄阳似火,但却像冬日里的暖炉,温温地孕育着,不烫手,刚刚好。这份叛逆激发的温暖和斗志,是由内而外印在脸上的,眼睛里的,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这种力量是厚积薄发的,不是一拳出去让你感到很疼,是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是一种让你很舒服的力量。”
也许,这是一种不忽视自己,但也会捍卫所爱的力量。
而这本质是什么?是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每个女人,都可以获取。
-
end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照见情感,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