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39370163788725&wfr=spider&for=pc6月8日是第十个“世界海洋日”。本文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年第33期封面故事《海鲜诱惑》。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海鲜诱惑」
海洋是有希望的,关键是我们人类将以何种态度对待大海。
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转向渡渡鸟的故乡毛里求斯,这个印度洋岛国对中国人采取落地签的*策,吸引了很多中国游客去那里度假。年6月我去毛里求斯参加了一场婚礼,顺便体验了一下当地的旅游业,深深体会到一个健康的海洋是多么重要。
毛里求斯最热门的旅游项目是潜水,在岸边随便找个有珊瑚礁的地方潜下去就能看到成群结队的热带鱼,和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我在水里屏住呼吸,可以清楚地听到鱼嘴啄珊瑚的声音,特别好玩。这种体验电视上可没有,必须亲自下水才行。
我们又租了一艘游艇到深海区看海豚,我本以为看到海豚是小概率事件,没想到刚一出海就遇到一群海豚在迁徙,数量有上百头之多。不断有海豚从水中跃起,场面极为壮观。海豚大概是大型海洋动物中活得最好的,很少听说有哪种海豚处于濒危状态,个中原因很简单:海豚的肉不怎么好吃,渔民对它们不感兴趣。
我们的小艇开足马力赶到了海豚队伍的前面,我戴着泳镜跳入海中,从水下观察了海豚那曼妙的泳姿,仅此一项便已值回票价。可惜海豚游得太快了,还没等我细细欣赏便悄无声息地从我脚下掠过,消失在深蓝色的海水之中。我睁大眼睛试图寻找海豚的踪迹,却什么也看不到,连一条小鱼都没有。我突然意识到,此时此刻我所看到的才是海洋真实的一面,蔚蓝色的大海就是一片蓝色沙漠,刚才在岸边看到的那片珊瑚礁只是沙漠中的绿洲而已。
第二天上午,我花了大约元人民币的价格租了一条小船,打算体验一下海钓,一位名叫韦斯利的当地人驾船陪我出海。说是出海,其实根本没走多远,距离岸边最远的时候也不到米,再远了就得换大船去追金枪鱼,那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我俩一人一根钓鱼竿,用塑料假鱼当诱饵,就这样出发了。韦斯利单手掌舵,另一只手有规律地摇晃鱼竿,以此来诱鱼上钩。我学着他的样子也开始左右摇晃,不久就感觉杆头一沉,韦斯利赶紧停船检查,却发现钓上来的是一团海藻。虽然不是鱼,但有海藻的地方一定有鱼,我信心满满地又下了一杆。
谁知此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动静,我开始怀疑我们简陋的钓鱼设备究竟能不能成功。就在我被热带的阳光烤得昏昏欲睡时,韦斯利中奖了,他钓上来一条足有3斤多重的蓝鳍鲹鱼(BluefinTrevally),天蓝色的鱼尾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炫目的光芒,甚是好看。仔细观察,我发现这条鱼齿尖肉厚,流线型的身体扭动起来很有力量,显然是一位水中捕食的高手。但再厉害的鱼也不是人类的对手,人才是地球上最有杀伤力的顶级捕食者。
开张之后我俩立刻精神起来,开始在附近海域转圈子。很快他又钓上来一条蓝鳍鲹鱼,可惜是一条10厘米左右的小鱼,顶多只有2两重,韦斯利熟练地把鱼钩退下来,二话不说就把那条鱼重新扔回了海里。
“这么小的鱼吃起来也没味道,还是等它长大了再抓来吃吧。”韦斯利说。
我后来知道,这片海域其实是个半封闭的潟湖,湖有很多种鱼,租船公司在不同的季节会选择不同的诱饵,以此来选择钓什么鱼。比如我们今天使用的塑料鱼饵只能钓到蓝鳍鲹鱼,其他品种很难上钩。不但如此,这家公司还对鱼的大小有严格的规定,不到一定尺寸的都要扔回去。我自己钓上来一条1斤多重的蓝鳍鲹鱼,刚刚过了及格线,得以留了下来。
后来我采访到了澳大利亚海洋生态学家布朗温·吉兰德斯,据她说有研究表明大鱼其实更有用,因为老年雌鱼的生殖力往往比年轻雌鱼更高。比如,美国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1.8磅重的雌性石斑鱼一次可以产卵15万粒,4.4磅重的一次可以产卵70万粒,7.5磅重的一次可以产卵万粒!大龄雌性石斑鱼不但产卵数量多,而且卵存活率也更高,这说明很多地方实行的只留大鱼放生小鱼的做法需要修改。
澳大利亚海洋生态学家吉兰德斯考察福建东山岛海产养殖业(袁越摄)
“澳大利亚*府已经更改了一种鳕鱼的捕捞规则,只允许捕捞中间体型的鳕鱼,太大或者太小的都必须扔回海里。”吉兰德斯告诉我。
大约一个小时后,此次海钓体验活动圆满结束。我俩一共钓上来6条蓝鳍鲹鱼,4条太小扔回了海里,只留下两条大的,一条3斤多重,一条1斤多重,在当地市场上的价值大约相当于元人民币左右。我把这两条鱼交给度假村的大厨,自己又付了相当于多元人民币的加工费,美美地吃了顿烤鱼午餐。
就这样,我为毛里求斯贡献了美元外汇,换来了一次美妙的海钓体验。造就这个双赢结果的前提条件是:海洋必须处于健康的状态。据我观察,毛里求斯的海岸线保护得非常好,有大量保存完整的红树林和潮间带,无论是潜水还是海钓都能玩得很好。反观中国,海岸线已经被各种堤坝和人造设施占领了,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海上长城”,其长度据说已经超过了真正的万里长城。
但是,海洋并不是没有希望的。要知道,鱼的繁殖速度比陆地大型野生动物快得多,只要保护得法,很多濒危种群理论上可以很快得到恢复。来自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华盛顿大学和美国环保基金会的科学家们在年3月2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指出如果保护得法的话,全球77%的渔场可以在10年内恢复到健康水平,全球鱼类总量有机会在年翻一番。
科学家们提出的管理建议并不复杂,就是前文提到过的基于配额制度的总量控制,即先由科学家计算出一个捕捞上限,再把这个上限按照合理的方式分配给渔民或者渔业公司,保证后者享有合法的捕鱼权,这样渔民们就会主动地保护海鱼了。这就好像毛里求斯的那个租船公司,当他们拥有那片潟湖的捕鱼权时,便会自发地保护湖里的鱼,那是他们自己的财产,肯定会倍加珍惜。
图:pixabay
这篇论文还以美国为例,说明*策改革是可以很快见效的。美国从年开始实施基于配额制度的总量控制*策,当年处于过度捕捞状态的渔场有92个,到年时这个数字降到了29个。凡是纳入新*管理的鱼种种群数量平均增加了4倍,比如墨西哥湾红鲷鱼(RedSnapper)的渔场面积在过去的10年里增加了3倍,捕捞限额增加了2倍,渔民收入增加了70%,实现了双赢。
据说中国很快就将修改渔业*策,正式引入这种已经被国际上认可的捕捞配额制度。这个改革已经说了很多年,但各个相关部门多次以条件不成熟为理由推迟了改革时间表。没错,中国有很多地方条件并不成熟,但中国沿海的鱼是没有时间等的,再这样拖下去,恐怕改革也来不及了。
另外,仅仅从捕捞业入手也是不够的。NOAA首席科学家简·卢布琴科(JaneLubchenco)教授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关于渔业的演讲中指出,必须扩大海洋保护区(MarineProtectedArea,简称MPA)的面积,加强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为洄游鱼类提供一个可靠的避难所。一个好消息是,这项建议已经得到了各国*府的广泛支持,目前海洋保护区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的几乎为零增加到了年的14%,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种种迹象显示,事情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海洋的未来是美好的。
临走前的那天,我再次来到毛里求斯海边,最后看一眼那蔚蓝色的大海。人类对于大海的亲近感似乎是天生的,毕竟所有生命均来自海洋,甚至有人提出过一个海洋假说,认为人类的祖先曾经在海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不管怎样,大海对于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无论从感情上还是理智上,我们都应该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保护海洋。我相信,当几百年后的人类评价我们这一代人的是非功过时,没人会记得地缘*治家们的那些声嘶力竭的争吵,他们的唯一标准就是我们是否保护好了这个地球,是否把足够多的资源留给了后人。
大家都在看这些
《后来的我们》:中国父亲田壮壮传说中的夏朝,存在吗?《情深深雨濛濛》:不可磨灭的童年回忆落户天津: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困境雄安新区可以复制吗?这部五月最火的电影,你可能还有这些不知道⊙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海鲜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