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认识张景浩校长
张景浩校长:年参加教育工作,17岁踏入教师行业,28岁开始担任校长,自此开启了整整40余年的校长生涯。张校长在退休前,曾先后在北京市大兴区的大庄小学、天堂河小学、西黄村小学、大兴一小和北京小学大兴分校等多所学校当过校长;其间还担任过9年的区教科所所长。
退休后的张校长依然离不开他钟情的教育事业,先后担任过北京市八十中学康营分校、唐山市张景浩实验学校、北京市敬华学校、保定贺阳学校、邓州市范仲淹公学、耀华国际学校亦庄校区和昌平智泉学校等十几所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校长,临近70岁的张校长,至今还担任着耀华国际学校亦庄校区的校长。
张校长的履历之丰令人咋舌,他的辛勤付出也深受行业认可,先后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大兴区十佳校长“(两次,全区唯一一名)大兴区“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重奖十万元);“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校长”;“全国家教园丁奖”(两次,教育部等部门联合颁发);“全国优秀校长”;“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两次);“全国优秀校长特殊贡献奖”。
年,他入选“首都基础教育名家长廊”;年,他入选首都(首批)“名校长工作室”;年被授予“首都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第一名);年,他被授予“全国民办教育功勋人物”铜牌。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和《中小学管理》等9家媒体平台,先后12次无偿报道张景浩校长的工作事迹;张校长应邀去全国各地讲学上千场,被众多家长和师生誉为:善于促进学生转化成长的“教育魔术师”。
在这次专访中,张景浩校长将自己50多年的教育经历和教育故事娓娓道来,通过真实而又令人感动的家庭教育案例,这位“魔术师校长”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教育”。他的刷屏教育金句,更是让我们领略了张校长的教育境界和情怀。
对话张景浩校长
一、家庭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张校长在校长管理岗位耕耘多年,为何会对家庭教育情有独钟呢?
谈起这点,张校长说,一个教育案例深深的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
年,为了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张校长主动离开工作9年的区教科所所长岗位,到一所濒临倒闭的小学当校长。
一天,一位妈妈带着女儿来到学校,她想把女儿转到这所学校读书。这位妈妈对张校长说:“我的女儿可欣(化名),自从二年级以后就没有考过及格,您能收下这个孩子吗“?
张校长想:女孩子小学一般成绩比较好,二年级就不及格,肯定发展有问题。他推脱道:“教育孩子如烹海鲜,一静不如一动,您再看一段好吗?”
其实张校长心里明白,对于这种“问题孩子”,换一个环境是最好的选择。但这所学校问题孩子实在太多了,他不忍心给教师增加负担。
看到校长不想收自己的孩子,这位母亲继续说道:
“前两天我回到家里,看到可欣对着镜子自言自语:可欣呀、可欣,你笨吗?你不笨呀;你不笨,为什么考试总不及格呀?
她转过头来看到妈妈,说:妈妈。咱们要能上月亮上生活多好啊!
我问她,为什么想上月亮上生活呀?
孩子哭着说:上月亮上生活就不用上学了………说罢,孩子放声大哭。张校长,我们都是下岗职工,我们没有给条件找一个更好的学校了,可下岗职工的孩子也是祖国的花朵呀?听说您当过教科所的所长,搞过教育研究,请您救救我们的孩子吧”!
说罢,这位年轻的妈妈失声痛哭。
张校长说:我被这位情感崩溃的妈妈打动了,我不能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
于是,张校长对可欣妈妈说,“这孩子我收下了。但我有个要求,从今天开始,可欣没缺点了。”
可欣妈妈很惊讶:“她要还有缺点怎么办呢?”
张校长说:“还有缺点你别看呀,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优点,闭一只眼不看缺点;教育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校长继续说道:“你回家以后,给孩子做一个‘闪光的足迹’大脚印专栏,每天专门记录孩子优点;当你记到5条优点的时候,看看孩子进步了没有;当你记到50条优点时候,再看看她进步了没有;当你记到条优点时候,孩子肯定进步了!”
这个母亲很有悟性,她不折不扣地照着张校长所教的“秘籍”去做,每天专门观察,记录孩子的优点。
“可欣当上值日小组长了”
“可欣帮助妈妈做家务了”
“老师说,可欣唱歌很好听”
………
一年以后,奇迹出现了,可欣在期未考试中,数学考了分!!被评为班里的“学习进步星”………
年,《中央电视台》“快乐点击”栏目,报道了张校长的工作事迹时,屏幕上出现了这个“想上月亮上生活”的可爱女孩的身影。
家长和教师惊喜地发现,这个小姑娘变了,她的腰挺起来了;她的脖子直起来了;她的眼睛亮起来了,整个人脸上都充满了自信光泽……丑小鸭居然变成白天鹅了!
张校长说:这件事深深的触动了我,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艺术,对孩子成长太重要了;家庭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一个懂教育的妈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而一个不懂教育的父亲,则可能毁掉一个天才的幼芽。校长的工作,不仅仅在于指导好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培养一大批专业化的家长,更是自己的“天职”!
二、一个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
张校长说: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家庭因素占60%~70%。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师,相同的教室,孩子发展为什么不一样?说到底,决定孩子优秀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家庭因素。
张校长又提到了一个让他既心疼又惋惜的中学男孩故事。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中上,平时特别喜欢观察花草鱼虫,研究这些虫虫草草的生长规律。
一天,他在《动物世界》节目上看到:母螳螂产后会吃掉公螳螂。他兴致勃勃地跑到野外去捉螳螂回家观察。这天,他高兴地对妈妈说:“快看,快看呀,母螳螂吃公螳螂了”。
她的妈妈回头一看,一只螳螂将另一只螳螂半个身子吞了下去………多么有观察力的孩子呀!但是,他爸爸却非常反对他的业余爱好,说:“考大学考那些东西吗?有那个时间,多刷几道题好不好……”
于是,男孩只有在他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才敢继续研究他的那些宝贝。一次,男孩趁着父亲出差,偷偷鼓捣他的那些坛坛罐罐。没想到,父亲突然回来了。看到一屋子的花草鱼虫,父亲大怒;端起鱼缸就往地上摔。
男孩“扑通”一声跪下了,他抱住爸爸的腿哭着说:“爸爸,您不要摔我的鱼缸,我的鱼缸里都是好鱼呀,好几百块钱一条呢!今后,我向您保证:我回家以后,不玩,先做完作业,我保证会把学习赶上去!爸爸,您千万不要摔了我的鱼缸,我求求您了………”
孩子的眼泪大颗大颗的流下来;儿子的眼泪,足以融化任何父亲的铁石心肠;这位父亲真够铁石的,他放下鱼缸,拿来一把斧子,光当一声砸了下去,鱼缸碎了,水流了一地,名贵的热带鱼在地上无助的乱蹦;孩子“嗷”的一声惨叫………
从此,这个孩子再也不看“动物世界”了,再也不养花草鱼虫了,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坐在书桌旁发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成了全班的最后一名。
父母给孩子补课,找家教,上补习班;十八班武艺全用尽了,这个孩子,至今也没有考上大学……他的妈妈癌症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的学习呀!
张校长当时拍着桌子对这对父母说:“一个中国的达尔文被你们毁掉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在面对“科学家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的提问时,脱口而出:“尝试和自信”!
张校长认为:家庭教育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信自强。人为塑造出来的只能是“盆景”,绝难长成参天大树。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爱学的种子,只要把它们撒在正常的自然环境里,他们就会慢慢发芽、开花、成长。
每一粒种子的成长周期是不一样的,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得晚。许多父母看到人家的种子开花了,自己的还没有发芽,就着急了。
于是,施化肥,打农药,各种招数全用上了,结果,“家庭教育的生态”被破坏了,拔苗助长的结果,一定是事与愿违的一地鸡毛。
其实,做父母的,只要学会等待,顺其自然,静待花开,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满大街“人家的孩子”,其实不过是“正常家庭教育生态”下,自然而然成长起来的孩子;而那些令父母抓狂的“熊孩子”,则是“教育生态”被污化,被破坏的结果。
每个优秀孩子的“家庭教育生态”都是相似;而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和“问题的父母”。
三、孩子有“学不会”的权利
张校长说:每一个孩子都有爱学习的权利;与此同时,孩子也有“学不会”的权利。每个家长都“喜欢“爱学习的孩子,却“不尊重”孩子学不会的权利。
针对许多家长谈到的孩子不爱学习问题,张校长说:孩子厌学其实是个“伪命题”。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是非常喜欢学习的。
张校长说:学生家长是唯一没有“持证上岗“的职业;不专业的教师,很难教出优秀的学生;而不专业的家长,付出越多,离自己的希望越远。
张校长提出了“学生家长专业化”的问题,他说:要想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要想真正“赢在起跑线”;学生家长必须坚持学习家教知识,只有“专业化”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不断成长的优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