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我突然坐起的时候一阵眩晕,恶心呕吐,不动则好,一动不得了,再次翻山倒海,医院,医生说我这是耳石症导致的眩晕。
耳石?你确定说的不是“耳屎”吗?
......是耳石症!医生还给我做了手法复位呢,现在我好多啦!
耳朵是我们的听力器官,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耳朵里确实是有“耳石”!它很小很小,小到肉眼都看不到,但是它起的作用可不小!引起眩晕最常见的“元凶”正是耳朵里小小的耳石!
在了解什么是“耳石症”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平衡系统。众所周知,如果我们想愉快的玩耍、平稳的行走,甚至完成走钢丝等与平衡相关的动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平衡系统,平衡指的是维持人体坐立行过程中稳定、不跌倒的功能。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方面:视觉器官、前庭、深感觉(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面的感觉),然后由中枢(主要在大脑)来做综合分析。其中前庭在平衡系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的位置就位于我们的内耳中!
01
图01为人耳的解剖结构,人耳自外向内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和中耳起着传递和放大声音的作用,内耳不仅有声音感受器,还包含了与平衡相关的前庭。
02
图02为放大的内耳结构,右半部分的耳蜗负责听力,左半部分像迷宫一样的结构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前庭。每只耳朵的前庭包含了三根类似于半个椭圆形的管道,称为“半规管”,里面充满着液体,它们感受着我们摇头、旋转活动等头部活动;前庭还包含有“椭圆囊、球囊”囊样结构,它们感受着我们的水平和垂直的头部运动。
03
图03中大家找到耳石在哪里了吗?它就粘附在我们的椭圆囊内和球囊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上!
04
图04就是显微镜下耳石的样子,是不是很像石头呢?
05
图05,当我们人体运动时,耳石也会跟随移动,感受我们的运动状态,所以,耳石参与了人体的平衡维持!
耳石也有自己的新陈代谢,它在耳石膜上产生,耳石膜不断向上产生新的耳石,起初很小,有多种形状,随着时间的延长,边缘会逐渐变钝,只剩三面酒桶形。
每个人都会有耳石颗粒的脱落,但不是所有人都会产生眩晕,这是因为脱落的耳石会被前庭内的组织吸收,使得耳石的生成、脱落和吸收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因此正常人不会出现眩晕。只有当耳石颗粒脱落过多或者吸收减少,导致半规管内的耳石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才可能出现眩晕。头部运动的时候,过多的脱落的耳石颗粒在半规管内随着体位的改变相应移动,继而带动半规管内液体的流动,刺激相应的神经后引起眩晕。当保持一个体位不动时,耳石运动也会停止,液体流动继而停止,眩晕停止。
这种阵发性的眩晕与头部的位置有关,所以被称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俗称的“耳石症”。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耳石症呢?长期卧床或长期同侧卧位、头部撞击、耳科疾病(如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梅尼埃病、突发性聋)、有全身性疾病或伴有反复发作头晕/眩晕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血管性疾病(如后循环缺血、偏头痛等)、焦虑惊恐发作等,疲劳、睡眠障碍等也可引起耳石症。
了解了什么是“耳石症”,那如何让眩晕停止呢?很简单,让脱落的耳石颗粒回到它应该在的位置就行了,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耳石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治疗。
06
图06为位置试验与手法复位
通过位置试验,首先判断耳石掉到了哪只内耳的哪根半规管内,然后再根据不同半规管的形态,帮助患者进行相应的姿势转动,使得耳石随着头部的转动由半规管滚回到椭圆囊内。一般1-2次复位,80%的眩晕症状会马上缓解,因此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少数情况下是可能出现手法复位失败,这与医生的手法复位的技术水平有关,也与患者自身的一些情况有关。手法复位对速度和体位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复位时速度太慢或达不到相关的体位,那么复位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常见于老年人,或者腰、颈不好的病人。有些病人会出现严重的呕吐,也会对复位效果产生影响,耳石较多、耳石粘附等等都会导致复位失败。
如果无法复位也不要惊慌,脱落到半规管的耳石颗粒也会慢慢的被机体代谢吸收,一些眩晕药物可以加快这一过程,这就是耳石的“自愈”现象。耳石“自愈”时间比较长,大约4-6周以上,并非所有耳石都可以自己代谢吸收,且在这一过程中,耳石颗粒可能会随着人体的自然活动滚动到其他半规管造成症状迁延不愈,给后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不推荐不做复位,等待耳石“自愈”。一旦有耳石症的症状,医院就诊治疗
综上所述,内耳与我们的平衡息息相关,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元凶”!反复发作的眩晕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耳石症是可以治疗的,医院就诊、正确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长期开设眩晕门诊,为广大眩晕患者服务!
眩晕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14:00~17:30
眩晕门诊地点:门诊四楼神经内科21号诊室
医院神经内科专病门诊
本文作者:张倩倩审核:徐梦怡
长
按
关
注
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