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2分钟
教好一个孩子真的是太难了,尤其是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会出现越来越管不得适得其反的情况。比如家长让孩子放下手机,别看了,在爸爸妈妈第一次说的时候,孩子就像什么也没听见一样,第二次说时,就会生气地噘着嘴,第三次说时还是在那里慢条斯理的似放不放的试探着家长,家长顿时火冒三丈。
气不打一处来,训斥过后,孩子才很不情愿的放下手机。现在的小孩子真的是很让家长头疼,并且越来越叛逆,不管也不行,责任使然,可训斥之后也非常懊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叛逆期也是必然的。
在孩子进入叛逆期时,爸爸妈妈们应该给孩子们一定的自由的空间,爸爸妈妈们采用“鱼缸法则”,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实际上,爸爸妈妈越是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就表现的更为叛逆。
这样的教育方法会激发孩子更强的反抗意识,爸爸妈妈在恼生气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也是有一定的必要的,爸爸妈妈这样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真的不适合孩子成长。
在教育界鼎鼎大名的“鱼缸法则”面对孩子的叛逆期,孩子真的越管越叛逆吗?爸爸妈妈别再“大吼大叫”,何不试一下“鱼缸法则”,也许可以缓解爸爸妈妈们的焦躁情绪。叛
孩子的早期人生中要经历3个叛逆时期
1、第一个叛逆时期是:2岁左右2岁左右的宝宝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会经常用“NO”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思想单一,不懂得变通,只要不合他们的心意就会说“NO”。所以宝爸爸妈妈们经常可以看着自己的孩子边说“我不要穿这件红色上衣”,边把宝爸妈递给他们的衣服穿上。
2、第二个叛逆时期是:6岁左右
六岁左右的孩子,认知水平在迅速提升,这个时期的孩子们经常跟父母闹,想起什么就必须按他们的意思去做,这样却没有很好的自律意识。
3、第三个叛逆时期是:12岁之后
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正是出于青春期。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生理、心理变化很大,很是希望自由、自主、独立,和父母享有同等的地位,稍微不合自己的心意就会拒绝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并且故意做出很多叛逆的动作来。
孩子们在经历叛逆期时,如果过分的去管教孩子们,那么会束缚了孩子们的自由。导致经历过叛逆期后,孩子们对爸爸妈妈的管教反弹会更加厉害,也会更加的叛逆。那么什么是“鱼缸法则”?怎样才能打破鱼缸让孩子不再叛逆呢?
在一家美国的企业门口放了一个鱼缸,鱼缸里面放了几十条鱼,大概每条鱼有3寸那么长,两年过去了却一直也没有长大,直到后来有人不小心把鱼缸打碎了,把鱼放进水池里。
2个月之后,人们竟然发现,热带鱼长到了一尺长。之所以大家把这个现象称之为“鱼缸法则”,因为生长环境受到了限制,这些热带鱼2年内从来都没有长过。
而后来换了环境之后,2个月内就长了7寸。后来大家把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大更宽阔的空间,并且孩子能够更好发展的状态称之为“鱼缸法则”。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如果想要孩子成长更快,孩子们自由活动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
怎样才能打破鱼缸,让我们的孩子摆脱叛逆
1、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主的权利
家长千万不要把好好学习每天挂在嘴边,并且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爱好,让孩子拥有自主活动的能力。
2、给孩子更广阔空间
给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间以及权利,不要总是想着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自由享受自主的权力。
3、适时的去锻炼孩子们独立的能力
学会独立,是每个宝宝人生必须经历的。爸爸妈妈一定要给孩子们释放权力,同时也要让孩子去承担一些义务。
例如:整理床铺、收拾餐桌、打扫卫生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却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爸爸妈妈的不容易,并且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4、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岁左右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时期,这个时期一定要好好的培养孩子,这样有助于孩子形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孩子通过对书籍的阅读,可以体验生活中的无助、担心、焦虑、生气、羡慕、沮丧、恐惧等情绪,也可以学习到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处理的办法,同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教育大叔寄语:
想让孩子未来有所成就,就要尽早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性格以及习惯,帮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如果小的时候不去培养,一旦孩子长大,性格和习惯已经形成,再想改变实在会很难的。
负面情绪会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培养孩子好的情绪会为孩子铺就成功之路。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用心教导,抓住孩子教育的关键时期,接受孩子的变化,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及家庭环境,孩子一定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