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黄河的隐患外来鱼和土著鱼乱成一锅粥,
TUhjnbcbe - 2025/6/24 21:33:00
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自年起黄河水域正式实施为期90天的阶段性禁渔,以保护成鱼正常交配、繁殖。问题是现在黄河渔获年产量只有6.5万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千分之一,彻底由过去的渔获主产区沦落到忽略不计的尴尬位置。与此同时已有10余种外来鱼入侵黄河水域,它们或许将黄河渔业带入另一个深渊,本文一窥究竟。

1、黄河土著鱼为何消失

为搞清外来鱼种到底有多大的“破坏力”,先了解一下黄河土著鱼为何消失,再评估外来鱼种是否有称霸黄河的基础条件。

上世纪80年代渔业部门对黄河的渔业资源调查显示至少有个鱼种分散黄河的上、中、下各个区段,包括27个特有鱼种。然而最近调查发现鱼种数量只有原来的43%,一半以鱼种或消失、或灭绝,黄河渔业资源、生态危机重重。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河鱼种减少?

首当其冲的恐怕是遍布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水利设施。需要承认的是,横跨黄河两岸的大坝、水电站在防洪防汛、调节水量、供电做出了巨大贡献。以水库、水电为例,黄河是为数不多的横跨我国三大地形阶梯的河流,特别是中上游,地势高、落差大,为两者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

建国之初,我国老一辈水利专家曾多次考察、论证,甚至为高效开发黄河水电奉献出毕生精力。截止目前三门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李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等十几个水电站拔地而起。另外共计座大小水库分散在黄河水域,有些水坝与水电首尾相接、浩浩荡荡,自然状态下的黄河流动性能被彻底改变。

带来的问题接踵而至。鱼有洄游性的特性,繁殖季节逆流而上,等过了育肥期顺流而下,千百万年来循环往复。大坝、水电硬是横跨黄河、切断了鱼群的洄游通道,而且修建水利设施时两侧需夯实、硬化,直接导致大量产卵场被破坏,结果鱼要么无法到达产卵地、要么产卵量减少。

以北方铜鱼为例。北方铜鱼俗称黄河鸽子鱼,曾是黄河两岸人民追捧的知名美味。以青铜峡大坝为主的几个水坝、水电站建设后,先是北方铜鱼产卵地惨遭破坏,接着是洄游受阻、过度捕捞等因素,北方铜鱼数量断崖式下降。60年代宁夏段北方铜鱼年捕获量稳定在15吨左右,到了80年代锐减到几吨,如今已宣告灭绝,自此黄河失去了一个曾作为古代贡鱼的珍贵鱼种。

水质恶化也是黄河鱼种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黄河中上游相对而言受外界干扰较少、水质尚可,中下游后矿工企业密集、数量多,80/90年代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一股脑排放到了黄河,水质迅速恶化。黄河水资源仅占全国2%,而承担的污水量却占全国的6%,化学物耗氧量更是达到了全国的7%,生活在黄河里的鱼忍受着难以想象的污水摧残。

除了以上因素外,还包括过度捕捞、断流断水、调水调沙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开篇提到了土著鱼种大量减少。

另一方面,黄河的外来鱼种、生物也迅速增多。年水产部门曾统计已建立或可能建立群落的外来物种,目前总数已达16种。更有个别外来鱼种在竞争中繁殖及摄食优势逐渐凸显,极有可能成为黄河里的新霸主。

2、入侵的外来鱼种是福还是祸

混入黄河里的外来鱼来源方式多样,有的是因为放生,有的是从养殖场逃窜,有的刻意引入。上文提及的16种外来物种以巴沙鱼、大口鲶、虹鳟、德国镜鲤、池沼公鱼、罗非鱼及巴西龟等最为有名。

其中最令人揪心的要算德国镜鲤,由黑龙江水域率先从西德引入,接着移植到黄河等多条河流。年前后水产专家研究后得出结论:由于黄河鲤鱼和德国镜鲤亲缘关系过于亲近,如今杂交的后代已遍布黄河中下游。这也是为何某知名鱼产专家疾呼纯种黄河鲤濒临灭绝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几个强势外来物种,正对着黄河里的土著鱼虾“虎视眈眈”。

以雀鳝为例。雀鳝是一种大型凶猛鱼类,体长1-2米,按照其生长特点理论上能超过3米,目前有明确记录的一条长2.98米,成年雀鳝体重20-公斤不等。另外雀鳝牙齿锋利,身上还披着一层类似铠甲式的鱼鳞,占据食物链的塔尖位置。在我国原本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特别是珠江水域。后来最为观赏鱼被带到北方,而后不断有人将其放生到黄河,却未曾想当带来的却是一场杀戮。

年在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首次发现了一条小雀鳝。年一位钓友在河南段斩获一条十几斤的雀鳝,此外还有不少渔民陆续发现了雀鳝存在。雀鳝是热带鱼、怕低温,问题现在多地出现雀鳝的踪影,不得不令人怀疑其是否真的建立群落。一旦建成意味着它们已经能忍受黄河区域的冬季低温。剩下将是雀鳝对其他鱼种的疯狂捕杀,一次能吞下接近体重1/3食物的摄食能力,绝对不是好伺候的。

再说埃及塘鲺,即革胡子鲶原本是生活在埃及等热带鱼种,近年来在我国各地攻城略地,先后在珠江、长江建立群落,如今不管是在黄河三角洲,还是小浪底水库均能发现埃及塘鲺,并且已有足够的线索说明它们已经在这里建立稳定的群落。

山东、山西、河南等地都有大型埃及塘鲺养殖场,一些幼苗因各种原因频繁逃窜到黄河,并非不可能。埃及塘鲺偏好肉食对本土土著鱼的杀伤力强劲,是目前最大的威胁物种之一。

另一个是巴西龟。巴西龟现在已被云南列为危险入侵物种,破坏力不言而喻。我国目前不管是人工养殖,还是进口,每年大约有万只巴西龟流入市场,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散落到各地河流、湖泊,包括黄河,笔者曾见过有人将整车巴西龟倾倒在黄河。

一般而言,水温低于6℃的极限温度后,巴西龟进入深度冬眠,水温再低就可能死亡。现实是已有不少钓友、渔民发现碗口大小的巴西龟,大概率它们已经在黄河栖息了多年。巴西龟不讲究洄游,也不会被大坝、水闸束缚,一旦经过几年基数变大,将会给黄河渔业资源带来不小的损失。

客观地讲,外来物种受水坝、水质的因素影响,还未在黄河水域建立显著的优势族群。但随着黄河生态治逐渐恢复,特别是年实现吨船舶全线通航及黄河生态恢复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不可预估。

原创:老高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河的隐患外来鱼和土著鱼乱成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