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常常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顺着自己事先为孩子安排好的步骤进行。
虽然说有的时候,父母也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象征性的、表面化的,当孩子真正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父母还是一意孤行,坚持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执行。
当然父母这样做也是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考虑,为了更好地爱护孩子,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说这样做不是为了孩子好,可实际效果却限制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苗苗今年四岁,上幼儿园小班。苗苗有个爱好,就是一回到家里,马上把所有玩具拿出来到处摆放,床上、凳子上、沙发上、地上,堆的到处都是。
然后她把动物玩具排在一起,又将布娃娃按大小依次放好,再让每个布娃娃领上一个玩具动物,最后像老师一样,给它们开始上课。
在这个过程中,苗苗一会扮演布娃娃,一会扮演小熊、小狗,一会又扮演老师,既对它们讲话,还自言自语说个不停,玩得非常投入,非常开心。
可妈妈不干了,认为女儿纯粹是在胡折腾,全干的是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她命令苗苗把玩具收拾整齐,准备给女儿讲故事,可苗苗死话不愿意,还大哭大闹起来,整得妈妈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们不能说苗苗妈妈完全错了,但她却违背了“鱼缸法则”,那“鱼缸法则”究竟是什么呢?
有个美国男孩名叫艾伦,八岁。他家里的客厅中摆放着一只非常别致的鱼缸,里面养了几条三寸多长的热带鱼。
这些热带鱼的头大大的,背上有长条形的红色斑块,远远看起来非常漂亮,就像红旗在水中飘舞。不过两年过去了,自由自在生活在鱼缸里热带鱼,似乎并没有长大。
一天艾伦带着小伙伴们在客厅玩传接篮球的游戏,只听“砰”的一声不小心被鱼缸打碎了,热带鱼一下子从鱼缸落到地上。
孩子们捡起热带鱼,有个孩子建议把它们放到院中的“喷水池”里暂时养上。
两月后,定制的新鱼缸送来了。父母带着艾伦到喷水池边上去捞那些热带鱼,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这些漂亮的热带鱼竟然从三寸疯长到一尺多!
其实这就是鱼缸法则,“鱼缸”有多大,鱼才能长得足够大。如果鱼缸很狭小,即使这种鱼可以长得非常大,也会因鱼缸的限制影响了它的生长。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鱼缸法则同样也适用于对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需要自由广阔的空间,这样才能拓展眼界,开发思维,形成大的格局意识。
而父母如果对孩子的爱护像鱼缸对鱼一样,不求大,只求稳,虽然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孩子,但却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影响了孩子大局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说到这儿,苗苗妈妈或其他孩子的父母应该根据鱼缸法则对女儿或儿子从三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作为父母,要充分理解苗苗的爱好是一种追求自由、探索未知领域的行为,应该多加鼓励,尽量给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而不是总在限制。要让孩子在自由世界中去探索、去发现。
二,作为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独立支配的时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包括玩耍、游戏及其他有利于思维探索或认知发展的充满自由想象的活动。
三,作为父母,初衷都希望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但他们往往缺乏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考虑,按自己的意愿给孩子设置好“鱼缸”,这很不利于孩子向更远、更大的空间发展。
所以父母应该从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出发,按照孩子的天性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成长空间,所谓空间大思维才能大,意识才能大,孩子大格局才能形成。
你们说呢?
作者白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