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每当大臣立了功,皇帝便会赏赐顶戴花翎,以示嘉奖。同样,犯了错,顶戴花翎会被摘掉,想保都保不住。那么,这些看似饰品的顶戴花翎,跟官员有什么关系呢?清朝对官员的服饰要求,是中国历朝历代最讲究的。拿官帽来说,就分为两种,一种是夏天戴的官帽,用竹藤制成,散热性好,还能防雨,一种是冬天所戴的官帽,四周有翻起,双层结构,非常暖和。
清朝的统治者,在官帽的做工和用料上,下了不少功夫,添加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比如,用藤和篾席制成的凉帽,帽子表面要裹上罗绢,外罩白色绫罗,上缀红缨,顶珠。冬天戴的暖帽则取材于貂鼠、海獭、狐狼等,中间装上红丝织成的朱纬,外罩黑布,围上青绒,檐边为黑色,帽顶再覆盖红色帽纬,最顶部配上一颗顶珠。
顶戴是清朝官员的标配,相当于今天的肩章或者领章,花翎代表着荣誉。顶戴花翎对于当官的来说,是一种身份、级别的体现,官大官小全靠它来分辨。先从最底层的“芝麻官”开始说:八品、九品的顶珠是镂花的金顶珠,但九品用是阳纹镂花金,八品用的是阴纹缕花金,不管是阴阳,看上去都黯淡无光,表明地位不高。
七品官员,使用的也是金顶,但作为比八、九品高一级的官员,七品的金顶使用的是素金,也就是高纯度金属,看上去要比八、九品闪亮。六品顶珠一般为砗磲(chēqú)。是热带海底一种软体动物的贝壳,由于古代生产力不高,所以,那时候的砗磲比金价值高。
五品官员顶珠为水晶。古代称水晶为“水玉”“水精”,寓意官员能像水晶般透明不做贪官。四品官员的顶珠为青金石,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宝石。古人认为这是天的颜色,所以,祭天时必须戴青金石。青金石是通过“丝绸之路”,从阿富汗传入中国,颜色有深蓝色、紫蓝色、天蓝色、绿蓝色等。
三品官员佩戴的是蓝宝石。相对于红宝石,蓝宝石的产量和种类要多一些。但蓝宝石也属高档宝石,是五大宝石之一,仅次于钻石和红宝石,排名第三,恰好与官员的品级相对应。
二品官员,在清代,那就是“朝廷大员”了!帽顶为珊瑚,颜色多为红色,以艳红最为名贵。但也有一些皇帝近臣或宠臣,佩戴的是极为珍贵的红珊瑚,价值仅次于红宝石。一品到子爵级别的官员,地位显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帽上的顶珠是极其罕见的红宝石。红宝石质地坚硬,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不仅稀缺,而且价格昂贵,其中血红、鸽血红为稀世珍品。
和珅是清中期的朝廷重臣,倍受乾隆宠信,大权在握,封一等忠襄公,官阶为正一品,和珅所戴的顶珠是极品红宝石。据说这颗宝石价值1.3亿!具体是怎么评估出来的,不得而知。不过,以和珅当年的权势,以及贪赃枉法得来的财宝,价值高达白银8亿多两,顶大清15年的国库收入,配这么一颗红宝石顶珠,简直就是大厨烹小鲜,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