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
编读往来
有些场景,
有亮点,也拍到了,
但为啥别人却看不到?
1
汪大楷《春游》设备:sony;后期:无
照片猛一看觉得有点乱,岸上的石头,水上的浮物,远处待建的楼房。
中间的几个人,挤成一团,不知在做什么。
但是放大之后发现了亮点,原来是一家三口,爸爸和孩子抬头指天,妈妈低头挑水,一上一下,有了对比。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可以看下这张照片,
拍摄的是远处坐在花下的男士和路过的女士。
本来照片拍的主体就算突出了,但是我在后期的时候,还是进行了剪裁和修改,第一是将照片远处的人涂抹掉,
第二是剪裁,将左边的路灯拿掉,别看只是小小一根路灯,存在与否,对于照片的美观,以及观看者的注意力,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的。
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干扰物都排除掉,那么男士和女士之间的联系性,就更容易被人注意到并进行解读。
那么说回本张照片,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剪裁,只突出要突出的东西,那照片就会让人更明了。
2
泽成zecheng这张照片,如果问你主题,你可能会说,是羊倌在给羊喂饲料。
看来,是一幅很纪实的作品。
毕竟,因为羊圈的存在,让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将这个场景带入到主题当中去,从而以纪实的角度去思考它。
但是,能不能让它更巧妙一些呢?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
还是先看后期吧,和上图一样,剪裁一下,弱化四周,这样,羊圈被弱化,人和羊被放大。
那么,主题完全就可以从现实变得抽象,
比如羊在弯腰、大爷也在弯腰。
是不是就能品读出那么一点有趣的意思?
当然,如果拍摄的时候,找准角度,使用竖构图,进一步压缩环境的影响,
那这个有趣的对比,可能就会更明显一点。
3
雨霖寒vivoX60;后期_Snapseed醒图
钓鱼人一排四人坐在水中央,休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水中排列四个人,是很有“规律性”的看点。
但是,仅此还不够,因为环境没有和它们形成联系。
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虽然有组合感、规律性,但是放在了一个不够简洁的环境里,或者说,和它们没有形成联系的环境里,那么,这所谓的规律,也会变得“无关紧要”
再看下一张:
热带鱼夏天到啦,公园的工人们在清理水草。比起白灰色的水面,我更加喜欢栏杆里的人物,阴天水很凉,工人们有序行进的情形,让人心生共鸣,工作的压力油然而生。
和上一张照片相比,这张照片在三个人之外又加入了三根柱子,这样,环境和人物有了联系,照片看起来就巧妙许多。
但再进一步去看,照片上半部的远景还是很乱,而三根柱子也是倾斜不一,所以,这个巧妙就瞬间失色不少。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可以看下这张照片,
我当时发现了这三位锻炼的阿姨,同时,在她们前面正好有三个隔离墩。
那么,两者的结合就能很巧妙。
但与此同时,如何将它们的结合,放在一个更工整的环境里面去呢?
用长焦。
我没有走近拍摄,而是远远使用了5X长焦,这样,环境中不和谐的细节被弱化掉,线条横平竖直,也就更符合这张照片“规律性”的主题。
所以,说回这两张照片,其实,拍摄的主体没有问题,问题还是出现在环境上,视角倾斜了一些,环境杂乱了一点,都是在破坏照片的规律。
这是需要在拍摄时就注意到的。
要知道,即便是后期,做一点点矫正,照片看起来都会不一样。
4
笑笑《月芽儿》
手机:小米11u;后期:snapseed
拍摄月亮和场景的结合,看过很多了,
其中,剪影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但是,虽然简单,却不能单调。
这张照片,虽然树的造型很有特点,但感觉和月牙之间,组合感并不强,甚至有点乱。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像之前发过的这张照片,
上面的圆月和下面的半圆,形成几何上的对应,这样他们就有了结合,形成了几何组合与主题。
那么,再来看本张照片,如果觉得场景有点乱,两者组合性不高的话,
完全可以利用剪裁,两棵树做左右对比,树叶做上下对比,月亮放中间,组合感就出来了。
5
张明伟爱摄影照片拍摄了拉车的老人,而摆上是推着自行车的学生。
明显看出,拍摄者是想塑造两者的对比。
但场景过乱,中间隔着树不说,摩托车等杂物也对画面产生了不小的干扰。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相对于这个取景角度,如果采用水平取景的方式,
两者的交错感会更强,画面也更干净。
毕竟,从发来的照片看,老人知道自己被拍,且也追着拍了一路,没能及时换个角度,的确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