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鱼堡(爸妈精读作者)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
云南昭通,开学日,爸爸送儿子去上学,小男孩哭闹着不愿意去。
爸爸一把拎起孩子衣领,强制前行。
孩子挣扎不过,只能跟着走。
有网友说:“大人不该这样强势,要好好开导,不然读书也读不进去。”
深以为然。
教育和成长,有时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对孩子来说,父母越强硬,孩子越没出息。
父母常常利用自己的权威,让处于弱势的孩子无条件服从,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妄想通过强迫、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终究是一场徒劳。
以自己的自由意志强加给孩子,只会让他表面顺从,看似岁月静好,实则后患无穷。
父母越用力,孩子越没主见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特别焦虑,原因是12岁的儿子一点主见都没有,干什么都要问妈妈。
妈妈让他自己决定,他就发脾气,一直追问,直到妈妈明确告诉他怎么办。
“我是先做数学还是先做语文?”
“我今天穿什么衣服?”
“这两本书我先看哪一本?”
妈妈说孩子这是成心地和她较劲。
后来才发现,原来问题出在妈妈的教育方式上。
3岁时,孩子想穿奥特曼的衣服,妈妈觉得见朋友,太不正式,硬逼着儿子换上一身小绅士的衣服。
刚上一年级,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妈妈定了很多规矩,甚至什么时间学哪一科,都是妈妈说了算。
看什么书,妈妈都要严格把关,“没用的书”一律不允许看。
孩子也有自己决定的时候,可一旦出现了不好的结果,妈妈就会生气、批评、责罚孩子,甚至冷暴力。
渐渐地,孩子做什么事都先问妈妈。
当妈妈突然意识到该放手时,孩子却不敢做决定了。
孩子并不是不想做决定,而是因为害怕和恐惧。
一旦他们做了自己的决定,父母就会用各种方式来打压和摧毁他们的自由意志。
渐渐地,他们变得不再表达自我,也就变得缺乏独立判断,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父母的强势折断孩子探索世界的翅膀,让他们失去展翅翱翔的能力,最后沦为一个“工具人”。
缺乏主见的孩子,他们没有表达的底气、试错的勇气、改变的胆量。
在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只会处处碰壁,以至于人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父母没有给予充分的权力表达真实的自我,剥夺孩子根据内心需求做选择的机会。
父母越强势,孩子越迷茫
一个北大学生写了一篇《一个一时璀璨过的普通人》,曾经在网上刷屏。
文章提到她的妈妈是家庭妇女,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
初二她的期末成绩退步了,那个寒假,妈妈每天6点喊她起来学习。
可是她不想起,妈妈就哭着骂她:“你这个德行还考什么高中啊?你现在已经废了你不觉得吗?”
发小约她出去玩,妈妈反问她:“你说,见她能让咱上好大学吗?”
自那之后,整个高中的假期,她都没有出过门。
她喜欢下棋,就报了学校的国际象棋社。第一次上课,和两个人下象棋,她全都赢了,高兴极了。
她很开心地告诉妈妈,没想到却被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你心思还在学习上吗?你还想高考吗?”
她说年级第一也去了。
妈妈反问她:“那你是年级第一吗?”
在这之后,她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最后终于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大。
生活不是励志剧,也不是童话故事,不会始于艰辛,终于圆满。
“成功”之后,如何活下去成了横亘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
进入北大之后,面对周围都是才华横溢的同学,她发现自己只是个土鳖学霸,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更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她开始抗拒学习,上课只去有签到的课。
作业都是糊弄交了就行,常常在考试前几天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
她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面对未来,彷徨又无助。
很多父母会给孩子规划人生,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甚至将后半生全部投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中。
这种畸形的期待遏制了孩子对自我内心的渴望,切断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生命意义的缺失,让孩子找不到方向。
没有了方向,孩子内在的动力也就此化为乌有,对自我要求也会降低,渐渐失去把握人生方向的能力。
缺失方向的孩子,就像被剪断翅膀的苍鹰,永远失去了冲上云霄的能力和追逐梦想的勇气。
放下姿态,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鱼缸法则”,讲的是:
三寸长的热带金鱼,养在鱼缸里,无论养多久、喂多少鱼食,个头始终不见长。
直到有一天,鱼缸破了,人们将鱼换进大水池中后,惊讶地发现,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鱼就从三寸长到了一尺。
小小的鱼,尚且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孩子的成长亦是如此。
不管是被世俗不认可的行为,还是自以为是的“为了孩子好”,都应该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让孩子活出自己。
伊能静的儿子哈利女扮男装,被嘲有“异装癖”。
不少人指责他不伦不类,不成体统。
伊能静站出来表态:“我会给他所有的自由,他在我的世界里,他可以成为他自己。”
哈利担心自己的行为给父母带去不良的影响,伊能静也一如既往鼓励他继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正是妈妈无条件地尊重和支持,让哈利找到自己,从而更加自信和努力。
之后,他考上了全球最难考的设计学院——伦敦中央马丁艺术学院与纽约帕森斯大学。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幸福,但不同的是,伊能静知道幸福来源于内心,而非外在事物。
被父母理解和接纳是孩子幸福的开始,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便拥有了对自己梦想笃定的力量。
知乎上一位妈妈在孩子面前放下姿态后,孩子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叛逆到合作,让她格外惊喜。
儿子高三那年,突然喜欢上了街舞。
妈妈认为学习时间这么紧张,还有空练些没用的,气不打一处来。
她直接跑到学校街舞社团给儿子退团,还在学校边上租了房子,每天一放学就在校门口守着。
结果,儿子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整整一个月不和她说一句话,学习上更是一塌糊涂。
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孩子还是自我堕落。
妈妈很无奈,主动向儿子示好,为之前的莽撞跟儿子道歉,还给他买了街舞服,同意他继续学街舞。
但也跟他约法三章,让他保证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影响学习。
出人意料的是,儿子不但没有因为街舞影响成绩,反而抓紧一切能利用的时间专心学习,最终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迫切希望张开羽翼,自由飞翔。
此时,如果父母不转变策略,还想和孩子一较高下,输的往往是父母。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妈妈的示弱,是一种让渡,能激发男孩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快速独立,从而学会担当。”
这是一种以尊重为前提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养育智慧。
这份柔软激发孩子满满的能量,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披荆斩棘。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父母越用力,孩子越优秀。
而是父母深谙教育的真谛,教养的艺术,在克制和修行中,给孩子最好的影响和引导。
法国儿童教育学界共同认为: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放下父母的“权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孩子的自主权。
给孩子留下适度的空间,放手让他去追寻,去摸索,去自我成长。
哪怕孩子真的错了,也可以先蹲下身来,听听孩子说些什么,耐心引导,最后与孩子达成和解。
不必只争一朝一夕,孩子会在属于自己的花期盛开,那时自有蝴蝶乘风而来。
作者简介:小鱼堡,富书专栏作者,一个致力于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者。专注婚姻、育儿类文章,让你在婚姻和育儿的路上不再焦虑,文章: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