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潜、下潜,向着斑斓多彩的海洋更深处行进。最深的一次,黄晖坐船从三亚的基地出发,背负着40斤重的设备,不经意间在南海美济礁下潜到了30多米深的海底。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怎么也没办法把“海底森林”守护者的身份,与这位年出生、身高1.68米的女性联系起来。
从幼年时在大山深处水库游泳,到青年求学湛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年从位于三亚的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起步后,二十年如一日,在南海海域野外科学观测、下潜海底保护和开展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建苗圃、种珊瑚。冥冥之中,黄晖和她带领的团队的命运,从此与大海、与珊瑚血脉相连,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再也没有分开。
黄晖(左)在实验室里查看珊瑚培育情况。
因水结缘:
她从山沟里的小水库游向无边大海
细小的溪流不畏艰难险阻,克服一切困难奔涌向前,最终融入大海,彰显的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义。
黄晖的家乡,在距离三亚公里远的江西省分宜县。
实验室里的各种珊瑚,鱼儿在其间游弋。
分宜县位于江西中部偏西,境内属罗霄山脉,海拔最高的大岗山,主峰海拔.8米,主要河流是袁河,属赣江水系,蜿蜒流过全县,长35千米。
11月4日下午,临近立冬的三亚仍艳阳高照,室外气温接近30℃。在位于三亚鹿回头的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下文简称三亚研究站)里,说起小时候的自己,黄晖仍两眼放光。
“小时候的我疯得很,是‘好野’的那种。”黄晖对于水的最初印象,来自家乡的水库。
黄晖的家,位于大山深处的兵工厂。当年,父母都在兵工厂上班,兵工厂的边上有一个小水库,她常到那里去“野”。“我小的时候比较淘气,上小学前就学会了游泳,所以现在下海,基本没碰到过什么危险。”
年,黄晖考上了湛江海洋大学,学习水产养殖专业。年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江西南昌工作。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年,黄晖复习考研,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水水产病害专业。
年,黄晖研究生就要毕业了,原来联系好的单位临时有变故,工作一时搁浅了。
“有一天,我在研究所院子里闲逛,遇到了研究所工会主席,她拉着我去参加工会活动,问我会不会打羽毛球?一来二去聊到我还没找到工作,她说老所长邹仁林老先生的一个学生出国后不愿意回来,问我有没有想法。”黄晖说。
邹仁林,我国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