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位校长眼里,教育就是滋养师生的生命,让他们活力无限。办一所有青春活力的学校,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为他们注入“活力”因子,是他的教育理想。
深圳盐田,南海之滨、梅沙湾畔,是谢学宁心中的“教育地标”。
梅沙湾边,倚靠栏杆,放眼香港,谢学宁常常想到大海和教育之间的连接:海鸥与海景相映成趣,海水潮起潮落、波涛滚滚、永不停歇。大海是生命、活力的源泉,教育何尝不是滋养师生的生命,让他们活力无限?
“办一所有青春活力的学校,让教育在这里发生,有温度、有故事。”当这样的办学理念在脑海里闪现时,他的内心激情涌动。
当好“舵手”,让学校发展呈现新样态
近年来,深圳市盐田区已经从区域层面整体推进新样态学校建设,希望打造一批“有温度、有人性、有故事、有美感”的学校,这与谢学宁的办学理想不谋而合,“尽管教育领域有一些窠臼和痼疾,但不能怨天尤人。只有教育者改变了,教育才会跟着变”。
谢学宁所在的盐田区外国语学校,走过了16个春秋,正值“豆蔻”年华。青春学校就应该有舞动青春的样子,这点全校师生都有共识。
在谢学宁眼里,传承才会更好创新,才会带来教育生态改变。“前几任校长办学都做得很到位,作为接续校长,我不会大改大动,更不会推翻重来,而是传承,让学校可持续发展。”他说。
所以,谢学宁对前几任校长提出的“国际视野、民族情怀、人文科学素养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认可,只是想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为他们注入“活力”因子。
谢学宁相信,“唯有活力,才有期待、有好奇,师生在学校才能更好地绽放青春”。
在谢学宁眼里,学校的一草一木皆教育,一步一景显活力。红背桂、朱瑾、龟背竹、棕榈树、桂花树、紫藤,满眼望去,红的、绿的、黄的、紫的,给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走进各间教室,窗台植物绿油油,还有一些自创的班训、学生的书画悬挂在显眼处,装点得颇有特色。“都是学生自主参与。”谢学宁说,用班费买画装裱固然好,但失去了教室的某些育人功能。让学生自己美化教室,他们在浇花、创作、贴画的过程中,用心、动脑、动手了,才会更爱班集体。
谢学宁喜欢动,似乎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每天早上6:30,他准时到门口迎接师生。接着,看学生早读,在校园里走动。中午,在食堂关心师生的饭菜。下午,到教室听课、巡课,或直接参与教师的研讨。晚上,巡视晚自习、学生寝室,再回到自己的宿舍看书做摘录。
除了出差,谢学宁每天日程都是满的。有教师笑着说:“您在高中名校当过党委书记、做过校长,来初中做校长绰绰有余,还费那么大劲干什么?”
可谢学宁的回答是:“只有和师生在一起,我才能跟上节奏、更有活力,也才能更好地营造教育生态。关心食堂的饭菜,让教育增加温暖;弯腰与孩子对话,让师者更有温情。校长办学,唯有真切实践才会增添思想的分量。”
对于管理,谢学宁自有一番见解。他说,好的管理者要做到“按规划办事,不折腾;按规则办事,不逾矩;按规律办事,不蛮干”。管理,就是把事做到位。“管”是约束,“理”是引导,倾听师生的心声,带他们想要去的地方,学校就会变得更加强大和有活力。
面对疫情,为了让师生重返校园后能自然地融入校园生活,6月学校举行了“绿色生态月”活动、“蓝马甲”环保志愿者行动、“争当节水小达人”在线答题活动、“生态文明班级”评选等……
看到学生回归校园后的欣喜,听到教室里书声琅琅,校园里充满着暖意和生机,他内心更加笃定:“在这里的日子,追梦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教学创新,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如何让课堂有活力、教学有创新?谢学宁从来没有放弃思考和探索。在学习石家庄精英中学李金池校长的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后,谢学宁的心动了。
“基于学情,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的这一改革模式,是符合我们学校育人实际的。”谢学宁返校后,对这一教学改革模式进行了解读:“6+1”中的“6”代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6个环节,包括“导、思、议、展、评、检”,“1”谓之“用”。导是课堂起点,包括导入和导学;思是自读深思;议是合作学习,包括小组合作、两两合作;展是激情展示,教师注重诱导和激励;评是点评精讲,盘点“战果”;检是检测反馈,学生自评、教师检测;用是迁移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以致用。
谢学宁将这一模式引入学校后,从实践中摸索出其中的奥秘,发现“真正优质有效的课堂是有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思维性的,是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于是,在青年教师群体中,谢学宁开始践行“非常6+1”课堂模式改革。
12月10日-11日,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学校举行青年教师“6+1”课改研讨活动。入职4年的语文教师黄宝芯上了一堂《以目传情》作文课,令人印象深刻。
针对孩子写作时无从下笔的问题,黄宝芯大胆地让孩子们想象情境中自己和老师的情绪,通过眼神,以目传“情”,做片段描写。
在学生正式写作之前,黄宝芯以学生熟悉的眼神为例进行情境导入,“如果你急匆匆赶到学校,发现作业本忘带了,老师把你叫到办公室,会有哪些情绪”,接着黄宝芯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最后进入10分钟实战演练环节。
教室里,学生迅速进入思维活跃区:有的托着腮思考,有的望向窗外找寻记忆,有的动笔在纸上写关键词……
10分钟后展示时间到,小组中被抽到的作品进行展评。有学生是这样写的——“我的眼睛不安地四处乱瞟,迟疑了一下,我鼓起勇气迈出一小步,扫视了一下四周,蹑手蹑脚地走向老师的座位……”还有学生是这样写的:“一进门,看见正在喝茶的老师,我不经意间看见她瞪了我一眼,接着眼睛挤成一条缝,眉毛紧锁……”还有学生形容“老师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火星”。
在展评环节,黄宝芯让学生评点、分析、改进。最后,布置了课外作业“回家仔细观察爸妈情绪,描绘他们的眼神”。
一节课结束,听课的青年教师开始评课,不限学科,不限年级,每人发言。
“作文课重在用,黄宝芯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再次贴近生活很好,让我们看到了课堂是充满生命激情、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入职半年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裴朝阳刚点评完,台下报以掌声。
入职刚一年多的英语教师夏田禾说,以前自己的教学有点流于表面,学生交流得很开心,但真正生成和积淀下来的内容不多。现在自己在这样的教学创新中受益,课堂更活泼、更灵动、更有内涵。
在此次活动中,地理教师李明月上的“自然地理资源”课,道德与法治教师赖文慧上的“探问生命”课,数学教师班静文上的“一次函数复习”展示课,让大家感受到课堂中智慧的迸发。
“让不同学科的年轻教师一起评课,就是为了激活学习场,打破学科边界,建立新型教学关系,让思维碰撞出火花。”谢学宁笑着说。
深圳市盐田区教研员张文韬对学校推进的教学创新深表赞同:“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适当偷懒,学生就会变得勤快;教师装点傻,学生就会自己办;教师踢皮球给学生,学生就会倒逼老师成长。”盐田区教研员胡保卫认为,“这样的教与学关系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呈现有料的学习成果”。
为了让教师更好发展,谢学宁还鼓励教师阅读,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学校的不同区域设置了3个供师生阅读的书吧。在他看来,学校要涵养“书卷气”。如果教师心中有“书”,教师便有了明亮沸腾的星空,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生命中会有更丰富的空间与弹性。支持小课题研究,是为了保障教师“更好地研究和输入,从而精彩绽放和输出”。
生活即教育,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陶行知有句名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在盐田外国语学校,谢学宁让学生除了拥抱课堂更要拥抱生活。所以,除了实行走班制、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之外,还有许多接地气的实招。
学校专门在校园内为每个班级开辟了“开心农场”,颁发3年的班级责任田“土地证”,为学生发放种子和育苗板。
自从有了贴近泥土的劳动教育,学生学习更带劲了。采访中,记者看到小菜农们在自己的菜地里忙碌着。西红柿已经上架,芥菜头已长出了几片绿叶,紫叶生菜也从土里钻了出来,还有“上海青”、小白菜等待学生移栽。
有个初一年级的男孩子有点手忙脚乱,因为旁边的水管爆了刚修好,他双脚踩在灰砖板上,对着旁边的同学大叫:“快来把这棵四叶草拔了,我这边水太多,过不去。”拔草的孩子迅速跑到对面,把地里的荒草拔出来。还有几个学生在农技师的帮助下松土、施肥。这样的场景,以前只有在农村才能看到。
记者走上前,问一个学生:“你以前做过这样的劳动吗?”
小孩腼腆地说:“没有,到了学校才接触到泥巴和菜苗。”
“喜欢吗?”
“那当然。”
如今,这块责任田俨然成为学生的快乐王国。每个班都有精心设计的菜地名称和种植口号。如初一(9)班的菜地叫“九菜乐园”,口号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初一(13)班的菜地叫“PleasureField”,口号为“播种希望,期待收获”;初一(15)班的菜地叫“一五一食”,口号为“劳动是我们的爱!园中是我们的菜!”
“劳动可以舒筯强骨,同样可以全面育人。”谢学宁说,等这一季蔬菜丰收了,学校还要举办“采摘节”,让学生拿出自己种植的蔬菜水果进行分享,举行“最美农场”“小小农博士”“劳动小能手”等项目评选,这样才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创造的价值,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这里的劳动教育除了拥有种植农场,还有经学生感悟内化而成的情景剧。学校大礼堂里,以青春与劳动为题材的校园情景剧《青春正当时》正在上演,来自初一年级的小演员分别饰演偷懒的马小乐,以学习为借口拒绝劳动的博士伦,温室浇灌下缺乏劳动观念、拒绝合作的董娇娇与小乔。整部剧融合了舞蹈、辩论、朗诵等多种舞台表现形式,体现“劳动最光荣青春正当时”的理念。
谢学宁告诉记者,剧本选材于学校每周开展的劳动活动,通过具体可感的劳动体验教育让孩子动手,让他们热爱生活、崇尚劳动、绽放青春。
为了给学生更多活动空间,谢学宁把可以开放的地方都向学生打开。
生物长廊里,蝾螈、刺猬、热带鱼、竹鼠都是学生自己养殖的,只要学生喜欢,学校都留出喂养和展示空间。
操场上,学生只要想活动,跑步、跳绳,或者打羽毛球、篮球、足球,可以尽情挥洒汗水。
书画社里,写书法、画高山、画人物头像、画漫画,学生只要喜欢,指导教师瞿拥君从不强行干预。
合唱社、科技表演社、软陶社,学校让学生尽情排练和学习。有时参加深圳市和学校艺术节或进行国外交流时,他们都有精彩的表现。
在深圳红树林、梅沙湾,只要学生感兴趣,生物教师陈霄翔都会带学生出游,让学生感受“春种树、夏赏蝶、秋收获、冬观鸟”的乐趣。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陶醉在美丽的四季。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改造世界,是我们的责任。当学生学会对自然、对身边的生物负责时,他们难道不会对人负责吗?难道不会对自己负责吗?”听到陈霄翔的育人哲理,谢学宁为找到同行者感到欣慰。
从课堂、书本、知识到开放、生活、实践,看到校园的生机、课堂的灵动、师生的活力,谢学宁对办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青春校,有了新的注解。
(谢学宁,深圳盐田区外国语学校校长,深圳市督学,中学特级教师、语文正高级教师。代表作有《跋涉——一个中学校长的教育情怀》《让学校成为涵养“书卷气”的地方》等。)
《中国教师报》年12月30日第12版
作者:本报记者吴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