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科普中国」
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著名海水鱼类养殖专家雷霁霖院士的不断努力下,尾多宝鱼苗由英国专家Howell博士携带,远渡重洋,来到了中国。它们就是我们如今餐桌上多宝鱼的“祖先”。这大概是比目鱼里最有名的一种了。
多宝鱼,也就是大菱鲆,是辐鳍鱼纲鲽形目鲆科菱鲆属的一种海洋底栖鱼类。它们原产大西洋,不仅生长迅速、肉嫩味鲜,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以,多宝鱼被多国作为重要的养殖对象。虽然引进和培育多宝鱼,颇费了包括雷霁霖院士在内的科学家的一番周折,但如今,它们已经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了。
作为比目鱼“家族”的一员,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它们不对称的身体了。“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因为比目鱼两只眼睛均长在身体的同一侧,所以古人误认为它们只能夫妻并行、相依为命才能生存。那么,它们是从小就“长歪”了吗?所有比目鱼的眼睛都是往左“歪”的吗?总是趴在海底的它们,在危险来临时来得及逃跑吗?
事实上,通称比目鱼的鲽形目鱼类,包括鳒、鲆、鲽、鳎、舌鳎等。通常,同一科的鱼的眼睛位置都是相同的,但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科——鳒科的鱼,在左侧和右侧的鱼的个体数量是差不多的。
在鱼类分类学中,有着“左鲆右鲽,左舌鳎右鳎”的说法。这是说,眼睛长在左侧的通常称为鲆(如菱鲆科、牙鲆科等)或舌鳎(舌鳎科);而长在右侧的为鲽(如鲽科及冠鲽科等)或鳎(鳎科)。据此,我们可以很快地根据眼睛的位置来判断比目鱼的种类。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目鱼并非生来就是“歪瓜裂枣”,眼睛都是长在身体同侧的。但是,在它们刚刚孵出化时,其实与其他的鱼类一样,身体对称,两只眼睛也是分别长在身体两侧的。但是,出生后不久,它们开始变态,颅骨开始不对称繁育,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它们变得越来越不对称,其中一只眼睛也不断地向着另一侧移动,最终出现了“比目”的效果。
比目鱼可谓是伪装大师。作为底栖鱼类,比目鱼静止在海床上的时候,都是身体的一侧紧贴海底。它们贴着海底的一侧,就像其他鱼的腹部肚皮一样,呈现出均匀的灰白色;而面向海水的一侧,则布满用以伪装自己的花纹和斑点。一般来说,大多数比目鱼通过伪装,将自己与隐藏的环境融为一体,隐藏自己,躲避捕食者。但有些比目鱼却另辟蹊径,具有明显的眼斑(如睛斑短臂鳎),而另外还有一些小型的热带鱼类,则含有剧毒,例如,豹鳎属的物种就含有豹鳎毒素。
比目鱼的活动能力很差,因此,有的种类,如斑点长鼻鳎会拟态成剧毒的伪角涡虫来迷惑天敌。不过,豹鳎毒素的存在也让豹鳎成了别的生物拟态的目标,比如章鱼会将腕合并、拖到身体后方,上下摆动身体游动来拟态剧毒的豹鳎,以此逃避捕食者的追杀。
看了比目鱼如此奇特的“鱼生”经历,下次面对餐桌上的多宝鱼,你会不会多一分感想呢?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科普专业委员会供稿)
来源:科普时报